首页 > >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667章回到龙虎山,指点周圣(3/5)

目录

毕竟好不容易到达那个境界,怎能甘心还没好好感受一下就死掉?

他问张之维缘由,张之维说,若他若不体面,他会帮他体面。

张怀义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便又去问了师父张静清。

张静清说道:“当他决定赴死的时候,他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无论之维杀不杀他,他都要死,若他决定不死,他也就证不了。”

一听此话,张怀义不解:“难道照见五蕴皆空,证得阿罗汉就是为了死?那还有什么意义?”

张静清摇头道:“当然不是为了死,而是还债,五蕴之中有一行蕴,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

“若做错了事,欠下来债,不把债还来,不把因果了结,如何能放得下这行蕴?”

“而阿罗汉之前的境界,叫‘阿那含’,也叫‘不还果’,意思是欠债还钱,了却因果。”

“正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便是这个意思,这在我们道门一样适用。”

“你们还记得吗?为师一直都在告诫你们,要注重心的修行,持戒,且不可仗着手段作恶。”

“为人处世的时候,要行止坐卧,处处见圆,处处有圆,处处游刃有余,练得浑圆无漏的心境,不给自己的内心留下间隙。”

“如此,以后过这一关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的趟过去。”

“不然间隙太大,做的亏心事太多,无从去还,那就只能用命去过这一关了。”

听了师父的说法,张之维想起当初去参加陆老太爷寿宴的途中,师父给自己上的课。

那时候有一伙土匪,曾起过歹心但没付诸行动,自己曾想杀了他们,但师父阻止了,为的就是预防出现这种情况。

人可能会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意气用事,做出不符合本心的举动。

而当主观独立,摒除一切外因之后,再去思考这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和鲁迅小时候践踏弟弟的风筝一样,长大后心里有愧一样,这便是心里的间隙。

吴曼修的三论宗,其实是大乘道,他所求的,肯定不止是阿罗汉。

若当年,他有一个像张静清一样言传身教的师父,或许还能继续行道,走的更远更高。

张怀义听了明白了张静清话里的意思,但他还是想问,以吴曼当时的境界,如果要反抗,面对师兄到底有没有一战之力?

不过,他是个聪明人,知道问了多半要挨板子,所以他没问。

他注视着张之维,心里其实是有答案的。

严格来说,张怀义并不是一个求道者,至少,到现在为止,他还不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游戏王之巅峰决斗者 四合院:先娶秦淮茹再斩于莉 四爷的娇宠贵妃 不服就干!撸袖子搬空家产再下乡 凤逆九天:重生之凰女传奇 织影记 我是道士,老婆不是人很合理吧 鬼灭:转生有一郎,开局掀棺而起 四合院的普通人生 云过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