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原生生物(2/5)
“不同种属之间由于特定片段差异导致性状各异。举个简单例子就好,比如动物界各种类别的毛发角质等外观特点千变万化。”
若将其概念扩展至微观视角观察物质基本组成结构,亦由若干微粒相互结合构成整体单位。
大家都知道原子由核心加外部带负电荷粒子共同形成基本物质单位,其中心部分可进一步分为质量更大的亚原子粒子——质子。
后者数量决定该原子相对分子量大小,后者位置决定了其化学性质特性。
此外,两者间距异常巨大,远超过日常感知范畴,类似于将一颗玻璃弹珠放在足球场中央的位置。
听到此处,颔首示意明白以上所描述均为常识普及。那么问题重点来了,倘若物质属性只是源于这些颗粒分布模式变化,是否存在另一种力量调控内部构造呢?
提到“中子”二字,试图寻求共鸣。
确实,中子属于一种特殊类型,即同位素之一,但它绝非唯一可能因素。
本人假设除开上述成分外,或许尚有一类尚未正式命名的神秘单元在此,将其定义为‘靛’粒子。
靛粒子与前两种微小颗粒类似,具有改变周围环境特异性的潜在能力,某种程度上与生命编码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此番言论大致理解之后,点头认可。
因此推测可能存在一种奇特物种,历经漫长演化,具备调整自身有机物内部结构的能力,进而展现出超出常规认知范围的现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