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思想的碰撞(5/5)
但奖项,也好像法律一样,一旦设立,人们的艺术生活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自从设立了奖项,人们便对奖项有了追逐,人们想得奖的心情和奖项的重视程度、受追捧程度和权威程度成正比,即使名不见经传的奖项,得奖也比不得强。这已经变成一个普遍现象,好像不得奖就不是被认可,不得奖就是失败,不得奖就是“不专业”,不得奖就是无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十分普遍。人们的追求之路就这样受到了这个“奖项”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无独有偶,几乎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
对于奖项、标准、规范、认可、合法合规的追求,好像对于科学、技术或艺术文化本身的追求都已经被弱化,完全变成了这些东西的附属品。这些才是一切的标准,达成这些才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数数我们世界到底有多少标准,我们到底有多少有形无形的约束呢?
杨徉也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很可笑,就好像得奖了才是成功,奖是一个标准。奖项产生以后,人们便改变自己去逐渐适应奖项,那种起初的自由就消失了。同样的情况,适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和角落。
但是我们拿到那样的奖,是不容易的事情。症结在于文化的根基不同。一切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也就是说,奖项本来的评价标准建立的基础在于文化理念,这是文化的根基,也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根基。根基的不同导致我们的思想体系很难被他们所理解。不是他们不愿意理解,是很多方面真的非常不同(甚至从根儿上就不同),所以也无从理解。
杨徉觉得中国的很多作品不能获得这样的奖项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此,欧美或者说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是建立在上帝的信仰基础上的,可以简单的把他们的文化思潮归结为两个字“教会”,或者简单的将这种思想归纳为“敬畏”,敬畏宇宙间的力量,而且认为这种力量独一无二,且认为人非一切的主宰。
而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这个简直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