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中兴之像(2/5)
大宋的状元,谁去西北当官了?
赵煦很年轻,正因为年轻,就会有年轻人耐不住性子的毛病。当然,在宣仁太后的教育下,小皇帝赵煦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能够适当的影藏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老奸巨猾的朝臣面前,也难以让人辨别。
但这是普通情况。
赵煦之所以将自己亲政之后的第一个年号定为‘绍圣’,绍,继也;圣,先帝神宗。他将自己亲政的第一个年号定为绍圣就是要昭告天下,他要继续神宗未完成的事业。而神宗的事业分为两个,其中一个是变法,另外一个就是收复河湟之地。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名义上成功,实际上也失败了。
其实在神宗时代,河湟之地虽然被纳入大宋版图。
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入大宋版图。王韶当年只有将唃厮啰的赞普,也就是国主瞎征俘虏,但是瞎征虽贵为国主,但是控制的地区和人口都有限。青塘唃厮啰中实力最大的恰恰不是国主瞎征,而是另外一个人董毡。
而且大宋打下来的领土,大部分都是从西夏人手里攻打下来的,而不是从青塘人手中抢过来的。
所以,当大宋将势力深入到了河湟之地的腹地之后,青塘的反抗也就激烈了起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董毡联合西夏抗拒大宋。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大宋虽然驻军青塘,但实际上,不仅没有完成吞并河湟之地,反而要耗费大量的兵力在秦凤路,用来控制打下来的草原。
这也给后来丢掉河湟之地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王韶收复河湟之地,不仅没有给大宋的军队实力增加多少,战马更是无从可见,反而是耗费了巨大的军费,被拖住在河湟之地。也成了保守派攻讦变法的一个方面。因为王韶鼓动神宗皇帝收复河湟之地,王安石是鼎力支持的。
可即便这样,收复河湟之地也被赵煦认为他父皇最大的功绩之一。毕竟神宗皇帝虽然推行变法,但是连他自己都承认了失败,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收服河湟之地,无疑成了神宗这辈子唯一的遮羞布。毕竟开疆拓土的功劳,在历朝历代,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能算是中兴之主。
这是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个很高的评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