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不讲武德(3/5)
不过这话,赵挺之在外绝对不会说的。
大宋的文官,经常会被委任为监军和主将。
这是制度的原因,并非是文官比武将更擅长打仗。
范仲淹、章惇、王韶、章楶、沈括……一个个名字,都预示着,指不定那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就会担负指挥军队的重责。
所以,大宋的武将们研究兵法,大宋的文官比武将研究兵法更疯狂。
阵法复杂到连研究玄学的老道看得都眼花缭乱,但是往往文官们却还能将如此繁复阵法推演一二。
可以说,大宋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兵法家。李清臣为什么会被任命为枢密使?
从来没有打过仗,指挥过军队的李清臣,也写过兵法。怎么写出来的没人知道,但是神宗皇帝都说好。
赵挺之自然也不会落在人后,他也琢磨过兵法,但是琢磨是一回事,用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李逵的手段不见得如何高明,但确是最好用,最实用的办法。甚至他还会假模假式的在李逵和花荣交谈的时候死赖着不走,就为了偷听两句。
比如:“积小胜为大胜。”
“兵法,就是无法。水无常势,兵无常形。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都是书中有的话,赵挺之听来也熟悉。但如何在战场上用出来,才是将帅的手段。
如果说这些都不足以说明李逵用兵的老到的话,山坡上,那个匪首如同疯子般的大喊大叫,足以说明李逵的智商上已经碾压了对方无数次。
一个快疯了的武夫,已经没有任何威胁。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疯带着人冲下山,自投罗网了。
铛铛铛
山腰上,花荣连珠箭一口气射死了五个贼兵,加上弩弓手的一通乱射,十七八个贼兵躺在地上。要么一动不动,要么就是哀嚎不已。
王英看着手下一个个死去,双眼通红,对着花荣怒吼道:“贼子,不讲武德,尽搞偷袭,有本事堂堂正正的战一场?”
王英也知道对方不是和他交手过的几个禁军部将那样不入流。真要是一对一交手,王英也有点心虚。可气人的是,你都这么强了,还用偷袭的手段。太欺负人了,王英落草为寇不是为了来受气的,而是快意恩仇的肆无忌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