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因为穷(3/5)
穷到了家里的牛生病了,苏轼都要着急忙慌的团团转。
穷到了连他这个文坛巨擘都要下地种菜,贴补家用。
穷到了吃肉变成了一种幸福。
这段时期虽然困苦,但对于苏轼来说,是他人生中感触最深刻的经历。
李逵继续道:“只是上元节前,新来的知州章惇章相公对老师百般刁难之后,老师颇感身心疲倦,无力施政为民。”
苏轼听着很不是滋味,似乎和他有关系的人都倒霉了。
而且倒霉的原因都是被他害的。
周元和章惇有什么仇?俩人之前连认识都不认识,可是正因为周元是自己的弟子,才让他章惇记恨了起来。
至于章惇?
苏轼听到这个人的名字还真有点心虚,章惇的为人其实不错,有任侠之风,才能卓绝,同时也嫉恶如仇。当年乌台诗案,苏家都以为要满门抄斩的时候,章惇站出来说了公道话。
当时在天牢里一心等死的苏轼懵了,因为满朝文武就只有章惇一个人站出来了。
要知道当时御史台给苏轼定下的罪名是诋毁朝政,诋毁官家,诋毁变法……数不清的罪名,直接指向的只有两个人,王安石和神宗皇帝。而章惇当时的身份是参知政事,是王安石变法的左膀右臂。毕竟还牵扯到了官家,要是换个小心眼的人,误会章惇背后插刀子,章惇也要跟着苏轼一起完蛋。可以说,当时的章惇为了给苏轼说一句公道话,赌上的是章家的身家性命。
好在王安石虽为变法不惜背负名声被毁的风险,但也不是为了变法不惜做下冤假错案的人。作为宰相,他容人的气度还是有的。尤其是苏轼,他也知道苏轼是个图嘴上快活的人。
章惇的话直接让王安石做出了决断,用太祖的祖训应对御史台的冲击:“有宋一朝,不杀文臣谏官。”之后的神宗才消解了怒气,将苏轼释放,但高官厚禄没有,且一撸到底打发去了黄州当团练使,让他这位文坛大将去训练民间乡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