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莫须有(4/5)
李逵叹气道:“师祖,您老就不再考虑考虑?很简单的,本来仓监监管不力,导致义仓尽毁,将他押入大牢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上刑也说的过去。”
“再说了,这么做的办法好处很多,最终很可能顶罪的就是被抓的那个人。义仓贪墨,牵扯的人太多了,有仓监,有管库的兵丁,还有粮商等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参与其中。真要是查了出来,到头来也不好处理。总不能将所有有联系的人都一网打尽吧?再说了,大牢里也放不下这么多人。还不如杀个领头的贼首,多痛快!之后将贼首的家产查抄,抵了义仓的损失,或许还能富裕。”
李逵巴拉巴拉的说着,他的道德水平不高,连带着高俅和李云都是一路货色,也听地挺有道理。
高俅扭脸觉得李逵的办法可行,却看到苏轼一张脸像是抹了锅底灰似的黑黢黢的难看。
顿时吓地不敢开口了。
苏轼心里这个叫气啊!他告诉自己就不该找李逵这小子,本来嘛,他都五十多了,去找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问如何惩办手底下小吏贪墨的问题,这不是犯傻,是什么?
他生气的原因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李逵这厮的道德水准有点不符合他对门下的要求。
苏轼很自负,也是绝顶聪明的人。
他不会认为李逵看似莽撞,且毫无底线的行为真的无法解决自己的困境。
换个人,比如章惇,说不定就按照李逵说的办法去做了。甚至不用李逵提醒,章惇就用这办法去祸害叫贾道全的那个仓监了。
可问题是,读书人怎么能如此不择手段?
苏轼气地发抖,指着李逵怒道:“你这是草菅人命!”
正说到高兴处呢?
突然被苏轼指着鼻子质问,李逵有点发愣,随即才明白,苏轼应该是要坚守读书人的底线,更贴切的说,是读书人的迂腐。
他也是无可奈何,沮丧道:“师祖,您不是刚才说怀疑贾仓监可能监守自盗了吗?”
“没有证据,仅是怀疑。”
“没有证据,就不能抓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