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奈我何?(2/5)
关键是时间,时间不等人。
陈年积案,没有个月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这还是所有亲历者都在颖州地面的,容易随时随地传唤的时候。要是有人离开了,就要异地询问,光公文在路上走,就耗费不知几何。
不得已,苏轼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两个完好的义仓上,这两仓粮食,说什么也不能出问题。
可苏轼犯难了,仓监不能信,可他手上也每人可用。这么大的一个粮仓,管理加上看押,至少要上百人。
可苏轼放眼望去。
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他能够调动的人手,或者说他能够信任的人手也只有五个人,在他眼里,能够担任大事的就三个成年人。他,高俅,还有儿子苏过。至于李逵和李云,都是半大孩子,稳重不稳重就不说了,他们甚至连和罪犯缠斗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周元信中所说,李逵有万夫不当之勇?
苏轼没看出来。
他倒是发现李逵这家伙长了一张挑剔的嘴,对于美食的喜好,和他很搭。好吧,他们都有吃货的属性,只不过苏轼会吃,但做菜的水准堪忧,他主要靠小妾王朝云的手艺,才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妙。至于李逵,这货会吃,也会做,但是懒得出奇。
就是平日里很少出手。
但这些技艺,在穷凶极恶的罪犯眼里,都是不能保命的玩意。
连他对儿子苏过都非常担心,毕竟苏轼面对仓监贾道全根本就没有畏惧,杀了他,天下必然震动。大宋的流寇造反很奇葩,天天盼着被招安,就不说了。流寇可以杀将军、太监,但绝对不能杀文官。一旦杀了文官,招安的路就被断掉了。朝廷和流寇就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大宋的官军打不过辽国的军队,对付偏安一隅的西夏也是胜少败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