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钱生钱的游戏(3/5)
只要有耐心等上两年,自然是他起复之日。
皇帝亲政,就是他还朝之时。
颍州。
苏轼忽然有点痛心的发现,他的子民没有购买李逵弄出来的高价粮。
六百文一石,这样的粮价连苏轼都恨不得杀两个粮商解恨。可是当这个价格是自己的徒孙弄出来的时候,他心痛之余,开始头痛。
头痛之后有点懵圈。
颍州的大户控制了米商,而米商显然一口吃进了李逵炮制出来的将近十万石粮食券。
就一张纸片片,一开始六百文无人买,李逵一气之下,提价到了六百五十文一石。
却被商户一口全部吃下。虽说购买的人不是米商,更不是商人,不外乎是跑腿的奴仆,但苏轼也明白,这些粮票到底去了哪里?
这让苏轼痛恨之余,也为愚昧的百姓哀叹。要是他们早有准备,如今就不用忍受米商恶意的提价了,如今的米价已经到了七百文一石。
这还是三月。
春耕刚刚开始不久,但也快接近尾声。
春耕是抢时间的一场战争,对于农夫来说,一年的所有指望,都放在了春耕之上。一旦春耕被荒废了,这一年至少六七成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距离夏收至少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期间,百姓会忍受如何高昂的粮价,苏轼连想都不敢想。但要是之前百姓购买了他的高价粮,百姓多半不会受到粮价波动的影响。甚至苏轼已经看出了苗头,今年百姓借贷的规模要超过往年。
更让他生气的是,他准备了百姓当年在粮食下来之前所有的过度口粮。
可是百姓却将他看成是官府掠夺百姓的财富。
要不是通判徐让也是极力想要惩办颍州大户,这时候恐怕弹劾他的文章都已经送到宫中,放在了太皇太后的案头上。
颍州城外,一望无际的都是绿色的沃野。头戴草帽的苏轼,顶着日头,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忙碌的农夫。唉声叹气,一句接着一句,惹得高俅也很烦躁。
不远处池塘里的鸭子嘎嘎乱叫着,惹人心烦。
不得已,高俅只能用食物来愿意苏轼的注意力,佯装怒气冲冲的道:“恼人的鸭子,恨不得食其肉,煲其骨。”
苏轼迷惘的看向了在池塘中戏水的鸭群,撇撇嘴,嘟哝道:“食无肉,汤无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