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没杠杆,不欢乐(3/5)
粮价高涨的时期,少不了引起周围粮商的窥视。一旦颍州这潭死水来了外头的凶猛的大鱼,恐怕颍州的大户们就要都坐不住了。
粮商大举运送粮食进入颍州境内,颍州的粮价必然被打破。这还是其次,更让人担忧的是,商人一旦进入颖州,会彻底撬动颍州大户的根本利益。一旦失去了将庄户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颍州的大户也就是掉毛的凤凰,和落水鸡没多大的差别。
大户们开始担忧起来。
尤其是视交易所为眼中钉。
可背靠州衙的亢金如今也抖起来了,根本就不怕大户的威胁。苏轼甚至一度派遣衙役在交易所周围巡视,发现有混子出没,就抓起来当街毒打一顿再说。
不仅仅是孙卓,贾道全,刘安等人都派人在交易所厮混。价格合适的时候,也出售了粮票。
这一进一出的,市面上的粮票反而多了起来。
加上价格实在搞到了离谱,九日一天,已经涨到了一千六百文。随后价格随即而落,让大批购买者大呼上当。可是交易所却不见冷清,反而玩了一段时间之后,顾客们要求增加交易的种类。
仅四月和五月的期粮根本就不够他们玩耍。
这就像是赌坊里只有赌大小的游戏,新鲜劲过去,谁还会去玩?
李逵很贴心的增加了六月的期粮,这会儿不用粮票了,而是交易券来交易。没有了粮票一张张数起来的烦恼之后,交易额度大增。
大户们纷纷下场,开始了最为刺激的搏杀。
自从交易所开办之后,颍州的赌坊生意一落千丈。粮票本来就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加上价格起伏拨动巨大,比赌坊里被人当肥羊宰要好得多。价格透明,交易透明,都是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交易。而那种动不动就上涨数贯,数十贯,甚至上百贯的资产增加,让人直呼过瘾。
不久之后,交易品持续增加了两种。
茶油。
桐油。
茶油产自两湖,作为油料,山茶和油茶两个品种的茶油对辛勤的百姓都很不友好,这玩意要一年多才成熟一次,好在都是野生的采摘过来榨油就能卖钱。至于桐油,产自江西,在大宋,很多武器都需要桐油,而且家具也需要桐油,价格非常敏感。颍州坐拥淮河之利,引进这两种交易品之后,立刻就受到了追捧。
没过多久,交易所边上多了一家钱庄。
没有人在意钱庄的存在,甚至还嘲笑钱庄月息二分的借贷利息,简直就是给借贷商人丢脸。不少人都存着想一口气将钱庄的钱都借光了,用来民间借贷。一来一去,差四分的月息呢。一贯两贯的看不出来,但是一万贯,两万贯呢?好在钱庄没有抢大户们的生意,似乎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只是为交易所服务的存在。再说,也没有那么多落难的百姓,可以让大户们用高价的利益盘剥。
不过钱庄有一项交易让大户们都觉得很傻,存钱给利息。虽然不多,但一贯钱的年息也将近一成,不是一笔小数。相比将近二成五的借款利息来说,这点钱不算多。但钱庄却有一项创举,让这家新筹办的钱庄立刻受到了追捧。
一贯立存。
也就是说,最低一贯钱,就能存在钱庄里吃利息了。一贯钱能干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