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假殿试之名(5/5)
变法派这边人多热闹些,反倒是保守派那边,虽人少,却很融洽。范纯仁也好,苏辙也罢,平日里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但内部还是极力团结自己人的君子。相比变法派的互相拆台,保守派要团结的多。但团结也没用,皇帝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让保守派滚蛋。
别看策论题目中,说到了变法的结果不好。
但是苏辙一看题目,心里明镜似的清楚。皇帝这是想要清算后党,矛头直接指向了变法失败的原因,因为没有坚持下去。
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
因为出了个太皇太后,还有元祐党人。
对外绥靖,对内强压,民怨沸腾。这是变法派告诉皇帝如今大宋的困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元祐党人执政的时候,手上并没有能达到将领,那时候章楶还没有展露统帅天赋,凭借一人,就欺负到西夏过濒临崩溃的地步。而且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堪称文坛的妖孽。当年,这位还在各地当转运使之类的官,根本就没有展露军师才能。
真要是有这么一位在西北如同定海神针般的大能镇住西夏国,司马光也不会急着去和谈。之所以要和谈,是因为心里没底,一帮子酸儒为主组建的执政团体,根本就没有一个人会打仗,倒是写史书都很擅长。这种局面之下,真要是边疆爆发了战争,司马光等人就只能吐血干瞪眼了。
可即便机智如苏辙,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给皇帝解释,不变法不见得会弱,变法也不见得会强。百姓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变法能够解决的。
想要戳破变法的骗局,只能给变法派机会、时间、还有失败的结果。
但这些苏辙给不了。一旦给了,他连在朝堂立足的资本就丢了,不仅仅是他,还有吕大防、范纯仁等人,都将背负着沉重的心里负担,开始他们漫长的贬谪生涯。
这段生涯或许是十年,或许更长。
就在李清臣将策论考题揭开之后,苏辙就在想对策。在此之前,苏辙天真的以为保守派或许日子不太好过,但向太后也是支持保守派。加上吕大防还没有开始贬谪,只要将其接入京城,至少稳住阵脚还能做到。
可当李清臣揭开考题之后,苏辙再也忍不住了,这题目是李清臣出的?还是皇帝的意思?
表面上看,变法没有成功,原因很多。但蕴含的凶险,也就苏辙等人清楚,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在水中,才能感受到那种冰寒的痛楚。这是皇帝要清算朝堂的意思?或许参加考试的贡士们不清楚,但苏辙已经看清了皇帝的心思,决心或许没下,但已经开始纵容变法派的放肆。他下定决心不再忍耐,干脆斗一次,不奢望能让皇帝回心转意,但至少不能让此生带有遗憾而去……
“子由,看看,那小子吃的多香,跟李逵这小子吃饭,老夫每次都能多吃两碗黍米饭。”范纯仁笑着指着李逵的方向。
苏辙被打断了思路,有点不满的看向了李逵。耳畔就听到范纯仁絮叨着:“当初子瞻留李逵和李云两小子在家,两天吃了他们一家四口人一个月的口粮,着实可爱。”
苏辙心说:“幸亏当初没有让他们进府,要不然老夫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会被这货给吃空的?”
咦,不对劲,苏辙愣住了,他刚才想什么来着,怎么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