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香不香?(2/5)
对于这个时代的北方贵族来说,汉字肯定是最容易学习的文字,要学会也不容易。但是西夏文字比汉字更难,当然,这么说不是为了显示党项人的智慧比肩甚至超过汉人。而是揭露党项人在创造文字方面的苍白。西夏的文字就像是拆开的汉字,几个字组成了一个字,然后用最为古怪的读音,创造出来。
对于学习西夏文字的贵族来说,这样的文字简直就是噩梦级别的文字。
当然,西夏文字也不是最难学的,最难的是契丹文字。与西夏文字的出现一脉相承,契丹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将几个汉字组成一个汉子,比如说:将‘招财进宝’这四个汉字组成一个字,契丹文字通常比划不会少于三十划,五十划的也不少,对于求学者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难度。
所以,西夏也好,契丹也罢,贵族们需要学习本国的文字,很憋屈的只能从学习汉字开始。只要接受过教育的西夏和契丹贵族,都会说大宋官话。
而当他们学会了汉字之后,对于本国的文字那是满满的嫌弃——哪个白痴创出了如此二逼的文字,累死爹了。
仁多彦和大部分西夏贵族一样,他接受的是贵族精英教育,当然学到汉字之后,果断放弃属于本国的西夏文。
在西夏,只有本国的和尚和史官太无聊,才会耗费精力去学习西夏文字。
面对李逵的质问,仁多彦张了张嘴,并没有否认,等于是默认了自己会说大宋官话的事实。但会大宋官话,不等于仁多彦愿意做党项的叛徒,将西夏的秘密告诉宋人。
如果只有韦佐会大宋官话,作为聪明人,他自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可是当李逵看出仁多彦也会大宋官话的时候,韦佐急了。跪在地上,急切的想要表明自己的价值:“大人,西夏人的官话不好。”
官话哪有好不好的道理?
他这一开口,让李逵更清楚了,盯着韦佐道:“你是读书人,读了圣贤书,却不知道忠君报国,廉耻何在?身为大宋子民,却投靠党项贼子,让祖先蒙羞,孝道何在?投靠了主人,却不知维护主人的周全,忠义何在?”
面对李逵一连串的质问,韦佐紧张的不知道如何反驳。
因为李逵说的都是正确,或许韦佐一开始只不过是被西夏人俘虏,而不得不委曲求全。但是自从投靠了西夏人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
“大人,小人是被党项人劫掠的百姓?”
韦佐只能否认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反倒是李逵笑了,他不懂西夏人,但是懂得人才难得。西夏人的文化植根于汉文化,尤其是宋人张元之后,西夏对大宋读书人的感觉普遍不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