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数字化生存(2/5)
一切的一切,都能完美呈现,非常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千百年来固有的记忆方式。
一旦到了那种程度,就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也就是说,通过把自己的生活数字化,即便哪天,人消失了,但发生在这世界上的一切都还在。
这不是开玩笑,相比记忆而言,计算机存储几乎能永久存在。
记忆不是很靠谱,会随着时间衰减,很多细节被遗忘,而且很多记忆还会被修饰,人类天然会为自己找理由。
所以才有文字记录一说。
比如。我们开会的时候,如果不做纪录,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得因为当时的细节而扯皮。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这话是有道理的。
但计算机存储设备就不同了,它记录的数据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以想象,只要存储空间足够大,存储设备不出故障,那么保留下来的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人生,也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数字永生”。
推动这个项目,并不是赵子明异想天开,或者说妄心发作,“量化自我”的行动,本来就在国外很流行。
其中最有名的推动者当属鼎鼎大名的中小型计算机之父,前 d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副总裁,微软的旧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nn bell,戈登·贝尔。
事实上,戈登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记录自己的一切了,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可以完美复制过去的一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