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铁头娃终于怂了一次(2/5)
关荫再用一首词回答:“我是长安山水郎,天教分付不买房;曾借片瓦能躲雨,累上人家蹭口粮。事万个,不想忙,几时手机常开张?搜头条都散去,各有脑子各思量。”
这不扯淡么。
朱敦儒老先生要知道你歪改《鹧鸪天西都作》,非跟你打一架不可。
这就产生了一问题,听懂的能听懂惹事精回答问题的精髓。
比如第一个问题,关荫看着是随口扯淡,实际上是在表示对更多人才浮现出来并迅速占据更高的位置的希望,至于让这家伙想想办法能被记者随时采访到的问题,那一句“各有脑子各思量”就表达的够明确了。
谁都有脑子,你脑子放着看的啊?
遇到问题自己先想想不行吗?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家自由的媒体问的。
问题是这样的:“你不参加庆功去,这又是要跑出去干什么?打谁去?”
关荫针锋相对回答:“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是啥意思?
要不说央视的记者文化修养高呢。
“回去千度一下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一段对话,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记者随手架了个样子,“人话都听不懂,你怎么出来当记者的?就凭坑蒙拐骗吗?”
这就引起官媒和一部分民媒的矛盾了。
官媒迅速解读关荫的回复,基本上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央妈官微评价:“这一次的回答颇有艺术感,紧贴问题,从根本上予以回答,尤其‘人民群众益增长的精神文明要求’这个回答可谓一针见血,更见怀。”
然后点评歪改《鹧鸪天西都作》:“大忙人也有不想忙的时候,能理解,那句‘搜头条都散去,各有脑子各思量’可谓深得我心,无下限的娱乐占据的资源够多了,够洗脑的了,是时候‘各带脑子’,再做到‘各思量’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