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虎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汤城(4/5)

目录

安谦一脸尴尬之色,他低着头不再作声。

“安谦你多虑了。本官也曾仔细看过朝廷谕令,朝廷的意思,是不希望战略物品出关,从而资助了蒙古鞑子壮大。本官与蒙古鞑子的交易,有一条原则可以把握,那就是决不把诸如熟铁、布匹、粮食、药材之类战略物资卖给蒙古鞑子,将来所卖物品,不过是些生铁所制的生活用具,以及一些诸如绸缎烟草之类奢侈品,从而既赚了蒙古鞑子的钱,却又不给他们有迅速发展壮大的机会。”

李啸这番耐心的解释,让安谦疑虑顿消,他忙道:“李大人既有这般心思,倒是小老儿多虑了。”

李啸看到安谦这谨小慎微的样子,心下不由得暗叹,现在的蒙古诸部,虽有明朝的将领与商人大肆倒卖物资,但其实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根本就没有彻底开发的巨大市场,如果自已不抓住机会,利用这边贸之利充分发展壮大自已,而是循规蹈矩,遵从所谓的朝廷喻令不敢逾越一步,才是真正的愚不可及吧。

毕竟,按真实的历史,离明朝彻底灭亡,不过十年,自已再不抓紧时间发展壮大,从而导致华夏之地沦于无边的黑暗与野蛮的话,才是真正的罪无可遣。

成大事者,不可拘于小节,历史只欣赏胜利者的笑容,而不会同情失败者的眼泪。李啸作为后世而来的穿越者,自是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啸想到羊毛加工制作这项行业,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十六世纪时,英国、尼德兰(荷兰)等国的羊毛纺织业十分繁荣,已成了国家支柱产业。据统计,在十六世纪1565年这一年中,英国出口商品总值中,羊毛制成的呢绒,出口额竟然占到81.6,达到了近百万匹,堪称一个恐怖的数字。

羊毛行来带来的暴利,使得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取毛成了很赚钱的行当。英国的地主纷纷改行,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大部分人终成了城市贫民和廉价劳力。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运动。

由于羊毛纺织的兴盛,当时的英国被人们戏称为,一个靠羊毛织就的帝国。

但与英国靠羊毛纺织开始发家致富不同,当时的明代中国,将羊毛纺织成各类呢绒的行业一直不兴,绝大多数百姓,都是穿着棉花与苎麻织就的衣服,而有钱人们则除了普通布料外,另有绸缎之类高级面料可以选择。

其实中国当时已发明了比较原始的羊毛纺纱机,这种纺织机的原型,连《天工开物》都有记载。羊毛制品在中国未能普及,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原大地的汉族人,没有掌握简便易用的羊毛脱脂技术,使得织出来的羊毛纺织品,因为脱脂不净,腥膻油腻,不能用作衣服,只能作为地毯原料。故羊毛纺织,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

而作为羊毛主要生产地的蒙古诸部,则因为纺织技术的愈加落后,只能将没有脱脂腥膻油腻的初级羊毛,直接织成粗陋易坏的羊毛毡子。结果除了贫民穿着御寒外,贵族们皆对这样粗陋的面料不屑一顾。

中国人不穿羊毛衣服的事情,被一位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戴格伦记录下来。在他的行记中,他用一种惊奇的口吻记录了明朝的中国人不会对羊毛进行脱脂精纺,以及不穿羊毛衣服的生活习俗。

这位传教士感叹道,幸亏中国人没有发现羊毛这件上帝的礼物,不然以他们巨大的人口数量,整个欧洲生产的羊毛呢绒都不够穿呢。

这名传教士的个人观点,后来一直被经济学家所批判。弗里德里希就在《经济学简史》中写道,只有鼠目寸光和愚蠢透顶的人,才会在失去巨大难得的商机后,不难过却还感觉庆幸。

羊毛纺织在中国的工业化生产,竟然是从19世纪7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的。当时左宗棠为了供应军需,开办兰州织呢总局,用羊毛生产军服呢料。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业化纺织工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撩心快穿:女神,很硬核! 刀剑天帝 魔法大陆的地球交换生 乱三国之吕布 喋血双鱼佩 神级龙珠系统 烟雨淼淼终难离 凤主天下:嗜宠毒后萧盈妖孽 帝少逃妻拥入怀 每天都要经历总裁文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