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扩军平南镇(3/5)
而且,如果自已将来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甚至被提拔为军官的话,那更是让全家人都在十里八村中,名声大显之事啊。
由于报名人数踊跃,李定国的平南镇,竟在短短五天之中,就全部名额皆已招满。
而由于可挑选的军兵充足,那各地征兵处的军官,更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从而保证了所招军兵都是精干而强壮之辈。
当然,在招兵工作完成后,成功入伍的青年自是喜笑颜开,而大批未被选中的青年却是十分失落,抱怨连连。
幸得监抚文官和地方官员大做思想工作,向这些落伍的青年保证,将来军队再度扩招的话,他们还是有重新被选上的机会的。
招兵工作完成后,李定国下令,全体新兵加紧训练,务必要在两个来月后,就要熟悉掌握相关的战斗技能。
李啸规定的时间是新兵三个月训练完成,而李定国给手下定的时间却是两个多月,由此可见,作为主将的李定国,比唐国公李啸心情更为迫切,也更希望早日开始征伐吕宋的战斗。
炎炎夏日里,李定国在加紧训练新兵,而李啸在安排完平南镇扩军事项后,又开始亲自监管济南城的重建工作。
这一天,李啸正在府中核算,济南城重建所需的各类费用,忽有军兵来报,说是有一位名叫张煌言的年轻人,想来投靠唐国公。
“哦,快快有请!”
听到张煌言来投的李啸,脸上是忍不住的喜悦之色。
前世读过明史的李啸,自然对这位在明末鼎鼎有名的抗清英雄,有过一番详细的了解。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一直坚持抗清斗争,前后将近二十年。
直到1664年(康熙三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复明再无希望,遂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后被叛徒告密,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
李啸知道,在真实历史进程中,现在的张煌言,应该是在家中紧张备考,然后,于崇祯十五年,张煌言才考中举人。
却没想到,在这个被自已改变的时空里,这位满怀抱国之志,时年不过20岁的张煌言,竟从浙江千里而来投靠自已,倒是大为出乎李啸的意料。
李啸方步出唐国公府的大院之中,一身布衣却精神抖擞的张煌言,已由军兵引领,款步来到了院子之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