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局势大恶(4/5)
随后,这一众流寇,被径直押送到硫磺矿中,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劳改生涯。
而高杰李成栋,以及另外那二千六百多人,则在又休息了一天后,由刘文秀率领,从金汤城出发,一路径往山东而去。
在刘文秀带着高杰等人前往山东之际,京城皇宫之中,崇祯皇帝却是焦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在乾清宫的御桌之后,来回踱步的崇祯,有如一只困兽一般。他的表情,十分地狰狞与焦虑。
而在丹阶之上,最新刚刚复位的首辅周延儒,更是一脸高度紧张地伏跪于地。
这几年来,因为国家多事,战乱不息,这首辅之位,也是有如走马灯一般轮换。
先是首辅刘宇亮,在清军退出关外后,因谎报军功,再加畏敌鄙怯之罪,被罢免归乡,后是薛国观、范复粹、张四知等人走马灯一般轮换,基本是一年换一个首辅。
只是,随着国内局势的进一步败坏,以及流寇的荼毒天下不可复制,崇祯对这些新任首辅们极为失望,这时的崇祯皇帝,竟开始怀念,早先被温体仁拱下台的周延儒来。
皇帝认为,周延儒虽有过错,但还没有坏了根本,而且这个人还有一定治政才能,国家在他当政的那段时间里,也比现在不断恶化的局面要好很多,故而,皇帝很自然地产生了重新召回他的念头。
此时,东林党人乘机对崇祯帝施加影响,象张溥、马世奇等人开始纷纷造势,在朝廷内外散布道:“周玉绳若再度为相,必能改弦易辙,拯大明于危难之中也。”。
于是,在崇祯十四年初,崇祯皇帝终于降诏,重新起用周延儒,在此人到京后,立刻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只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这位周首辅的重新上位,并没有带来崇祯想象中的朝政一新,反而国家依然日渐糜烂,流寇依然猖狂不息。
崇祯对天下情势可谓焦虑万分,他给正在四川督战的杨嗣昌下达死命令,要他立刻消灭正在川中肆虐的张献忠部。
却不料,已经技穷乏术的杨嗣昌,根本无力阻止兵力多达十余万的张献忠部的狂攻。
张献忠部在得到夔州府后,便一路逆江而上,一路连败明军阵仗,先克万县,后下忠州、涪州等地,最终兵围正在重庆指挥的杨嗣昌本部。
杨嗣昌此时,已然重病在身,他的部下亲兵皆劝他立刻突围出城,被杨嗣昌拒绝了。
最终,这位明末有名的杨阁部,在自已家中,强撑病体,穿好官服,向着北京的方向,连拜三次并高呼皇上保重之后,便服食砒霜,自杀身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