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黄得功来援(4/5)
只不过,不管能不能赶上,自已能做的,只能是尽快前来救援。
毕竟,这地理位置极其重的淮安府城一失,扬州府可就唇亡齿寒,也同样岌岌可危了。
故而黄得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尽遣精锐,亲去救援那与自已交情平平的刘良佐,以期能能在唐军攻克城池之前,救刘良佐于这万分险恶之境地。
说起来,与唐军的战斗,黄得功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极不愿意的。
黄得功每每想到,现在明境之中,北边李啸所立的重兴皇帝,与据占南方的弘光伪朝,二主相争,互相攻杀,让明朝内政一片混乱,他都不由得心下暗叹不已。
强敌当前,流寇与鞑虏虎视眈眈,而现在,这两个所谓的明朝正统,终于撕掉了先前的假装和睦,开始互相攻杀,却不知道,这样的内战,要到何时方可结束。
他悲哀地想到,大明这般内乱不休,攻杀不止,也许最终的结果,只会便宜了外人罢了。
可叹大明国运之衰,真真举世罕见哪。
想到这里,黄得功心下,顿是更为灰黯。呆坐马上的他,忍不住又是一声长长地叹息。
三万大军一路北去,蜿蜒逶迤,有如一条长得不见头尾的灰色长龙。全力进军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远处那些影影绰绰,正在密切关注他们动向的唐军哨骑,也绝不会想到,其实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唐军密切观察,全程行踪尽在掌握。
“靖国公,前面不远处,便是淮安府城了。“
一名身着山纹铁甲的健壮将领,策马上前到与黄得功并行之处,便伸出手臂,遥指前面影子模糊的淮安府城,向黄得功大声喊道。
这名将领,便是黄得功手下最受信重的三员大将之一,名唤田雄。另外两名大将,分别是翁之琪与马得功。
此人在正史中十分有名,在黄得功战死后,此人率余部降清,从此成为清廷的得力爪牙,为清廷东征西战十分卖力。在清廷消灭永历,抵抗郑成功进攻的大小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时,田雄作为黄得功最为信任的主将,跟随他一道入援淮安。而另外两名大将,马得功率三万兵马,驻守滁州,翁之琪率一万兵马,留守扬州,可谓各负重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