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4/5)
因为对骑兵而言,一般所谓的战场冲锋不是一路冲到底。鉴于需要保持马力以使骑兵获得最大的冲击力,拿破仑时期的欧洲骑兵一般是在距敌方200到300码的距离开始准备冲锋剑出鞘,小步前进,距敌150码时快步前进,50码时才真正开始全速冲锋。而东方由于蒙古系马匹体型比较小,虽然有较高的耐力,但是冲锋速度却比较低,因此一般是在50丈/150公尺内才开始准备冲锋。
而如果使用了米尼弹的线膛枪,那么在对抗清军马队时,步兵可以在清虏马队尚未准备时就向其开火。
而如果清虏马队在500公尺的距离外就开始全速冲锋,那么将会大幅消耗马力。蒙古马体型本来就比较小,骑兵又需要披甲,因此冲锋距离对马匹体力影响很大。故而使用米尼弹的新式长程步枪若投入战场,将会大幅削减清军骑兵的战斗效能。
而在攻城时,米尼弹步枪甚至可以在城防弩机、火炮的射城外压制城头,大幅降低攻城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米尼弹的穿甲威力远超过传统圆子弹。即使是使用身着厚重盔甲的将领,也没有办法在百步内挡住他的射击。这样一来,敌军想在城头防守,便会变得更加困难,守城的军兵也更易于被消灭。
所以,在得到了军械所研发了米尼弹的消息后,李啸十分高兴,重奖在相关的设计人员。
因为,它的出现,正好可以与现在大量装备唐军的燧发鲁密铳完美契合,实其射程与威力皆大幅提高,却不需要重新大规模换装,实在是一个十分及时又高效强力的崭新发明。
李啸随即下令,让军械厂全力生产类似的铅弹铸具,然后下发到各个军镇中,替换现有的铅弹铸具,确在数个月内,让全部的铸具更换完毕,从此彻底告别圆弹时代,全军开始普遍使用米尼弹。
本来,李啸还想如后世那样,趁热条铁地生产线膛枪,甚至发明威力更大的黄色炸药来代替黑火药,但考虑到这样的工作太过超前,现在的加工精度与生产手段,都很难达到。故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他还是把自已的思路给了军械的设计人员,让他们不惜钱财与代价,继续进行摸索,希望在将来的年代,能把这些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发明,给生产出来。
就在李啸全力督促米尼弹生产之际,从缅甸悄悄潜行回国的李国泰与朱慈煊一行四人,厉经辛苦与危险,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后,终于来到了中缅边境。
见到前面的缅甸关口,李国泰满是疲惫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丝笑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