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层出不穷(4/5)
弩箭有方头的(方镞箭)、角锥头的、梯形的等,有的带倒钩。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战国时期的弩机可以和近代的来复枪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东汉时期,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弩机虽然也在使用,但是却无法大规模进行装配。
并且由于西汉开始,受匈奴以及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影响,骑兵开始盛行,弩机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在面对骑兵时却有着几个致命的缺陷。
首先是射击距离非常短。
一般军队所用的弩,拉力是150160斤,所以,箭不过两钱,在50步以内,强劲有力,发准。
但是,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则很难命中,而且力度下降,不能洞穿盔甲。
所以,古人曾云: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第二点,装填不便利。
越是威力惊人的弩机在装填的过程中越是困难,面对机动性绝强的骑兵,可能第二次装填还没完成,敌人就已经来到了面前。
直到三国后期,诸葛亮研制出名为‘元戎’的诸葛神弩,这才使得弩机的实用性大幅度增强,再次回到了战场的舞台之上。
吕布虽然不知道诸葛神弩的原理,但是后世也曾把玩过弩机,根据一些模糊的记忆,再加上张达的精湛工艺,倒是将这个时代的弩机强化了不少,这一次也将这些武器带了过来,此次正是检验这些武器的最佳时机。
当并州军亮出强弩的时候,董卓的骑兵们就感觉到不妙,然而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骑兵的集团性冲锋若是想要改变方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在前方将领的带领下,并且事先经过交代,否则很有可能在转向的过程中引起混乱。
这种混乱往往更加的致命。
董卓军的西凉铁骑此刻就处于这种状态,面对并州军的这种防御态势,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