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突破城围(2/5)
但是大都城有些特殊,它的城墙高耸,攀登十分困难。且护城河宽阔槽深,水流较急,汛期虽然过去了,可流量依然不小,想要填平护城河几无可能,而简易浮桥又无法承载沉重的登城车,攀城的方桉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采用爆破的方式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现在是秋季又经过汛期,地下水十分丰富,距地面很浅,导致无法挖掘坑道。而大都城墙宽厚,即便采用在墙上打孔爆破的方式,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炸塌。
城门向来是城防系统中最为薄弱的地方,而大都城由于元初以武力平定天下,无外来威胁,因此未构筑瓮城,且城门门道沿用旧作法,为大木过梁式方门,而非承载力更强的拱形门道,反而比之其它城池的城门更为薄弱。所以从城门突入也就成为首选的方式,而之所以选定安贞门也并非是一时脑热。
早在围城之初,在进入雨季后宋军就开始有组织的焚烧覆城的苇席,使城墙暴露在雨淋曝晒之下。失去了苇席的遮蔽,夯土墙体在不可避免的出现损毁和龟裂。而监视哨发现安贞门所在的位置出现了数道宽深的裂缝,且有向深处发展的趋势。
在得到前沿报告后,皇帝便下令加强监视,发现有敌军进行修补立即开枪开炮阻止,不能让他们将裂缝修复。因而在宋军有意的关照下,这些裂缝在暴雨的冲刷下,越来越深,越来越大,逐渐蔓延到整个墙体,甚至沿门柱出现几道尺把宽,足以掉下一个人的裂缝,却又无法得到彻底整修,元军只能草草加以填充掩盖,免得巡城的军卒不慎掉下去。
如今安贞门成为北城最为薄弱之处,在弹丸的撞击下,龟裂的土层如鳞片一般层层剥落,成块的掉落。而被覆铁皮有近两尺厚的巨大城门也禁不住实心铁丸的反复冲击,凹陷、扭曲、碎裂、直至四分五裂,倾倒在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