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危险信息(2/5)
赵昺也觉得胡惟庸即使有过,其实也罪不至死,只是点背儿的厉害。彼时被削减的丞相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认定宰相制度破坏了中央集权的老朱一心要废相,其正好身居相位,代表的相权和朱元璋心目中的君权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就是说,不管是胡惟庸还是汪广洋当丞相,要么不做事被他嫌弃赐死,要么就是做事被他认为侵犯君权杀死,反正当时谁当丞相谁倒霉,他好是在这个倒霉位置上的倒霉蛋而已。而曾任丞相者,已经告老还乡的李善长,也难逃被赐死的下场。后来为了进一步集权,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大将军蓝玉谋反,令蓝玉也成了其刀下之鬼。
在最终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后,老朱重构中枢架构,定义中央的文官与武官首脑。先是设立了四辅官,辅佐自己帮他出谋划策。可不久又废了四辅官,自称效仿宋朝的官制,将四辅官改为大学士取而代之也就是所谓的内阁制度。在完成了皇帝权力的扩展与宰相制度的终结,老朱等于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三军总司令,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人,并以最严厉的口吻教育子孙,决不允许再有“丞相”。
说道老朱的内阁,赵昺还是略知一二的,其实最早的内阁成员就是作为低品的皇帝秘书存在的,在废除了中书省宰相后,实际上承担了皇帝的政务大秘和顾问。这个职责后来又经过了二次划分,顾问业务也就是提交解决方案的任务划给了内阁,而拟定决策的文书业务交个了司礼监。
所以说内阁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并非不可或缺的,实质上是文臣和皇帝之间的一条纽带,准确地讲,是替皇帝决策,如果皇帝想拿回来决策权力,自然就没法替了。因而明朝一代,内阁首辅的权力就像橡皮筋,皇帝强势,首辅就弱,皇帝弱势,首辅就“替”的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