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3/5)
于是高务实略一思索,也应了下来,于是曹淦下去准备,开始找人。
麻贵则道:“侍中不必担心,现在沙城之中以我明军为主,我军善守,如今坚城大炮俱全,粮食也不少,图们只要变不出大炮来,他就别想破城而入。”
高务实点了点头,但心里却微微叹气。
看来明军把大炮当做守城武器用,还不能说是袁崇焕的独特发明,而是早有迹象甚至传统的,只不过袁崇焕对武器使用的理解能力偏差有点大,所以走了邪路。
晚明到明末这个时期,该不该用火炮守城?高务实认为可以,但是这个可以,应该是指能够下击的中小型炮,乃至于长射程的火n为主,而绝不是袁崇焕的凭红夷大炮守城。
拿明末的宁远城为例,城高12米已换算,炮弹降低到敌人高度22米要141秒钟。就算红夷大炮0角度射击,初速360米秒,就算151秒钟后落地前速度减为220米秒,也会在城下形成至少406米以上的盲区。
那么假如按记载明朝大炮常用的小射角一分75度射程三里计算,盲区至少在1500米以上。1500米外,还打得准吗?结果自然是远了打不准,近了打不着!能打死谁,完全看脸。
而且更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弄,实心弹落地时的入射角绝对加大,就很难形成跳弹了。而期望袁崇焕的红衣大炮30度的以上最大射程角形成跳弹杀野猪皮,更是毫无道理。因为后世的高速钢弹射击钢板都要法线夹角70度以上水平20度以下才会形成跳弹。
袁崇焕30度以上的射击角落地时更大怎么可能形成跳弹?难道袁的炮弹比现代炮更快,袁的nn比钢弹更硬,又或者野猪皮站的地方是超级钢板地?
因为这个时代火炮的这些不足,所以在ns的著作炮兵中,将炮兵理想射击角度定为五度“在5度以上的斜坡向下或向上进行射击,或者从一个山冈的顶部向另一个山冈进行射击,是非常不利的射击条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