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新农村建设(一)(4/5)
尽管北洋水师、北洋新军的士兵饷银都很高,一个普通士兵每月可以得到4.5两白银,但军人的整体地位却并不高,整个社会仍然视军人也下等职业,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报名参军,而希望通过从军出人投地,建功立业的人并不多,由其是知识份子,当兵的更少,就算是有人愿意在军队里做事,大多都是选择做军官的幕僚,这并不算是真正的军人。
这当然也不是清廷的专利,而是自宋朝以降,中国历代王朝的共有特点,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十分警惕军队,对军队武将更是多加限制,左防右备,而到了清朝,则又更上一层,对掌军的汉臣防范更甚,无论是最初的曾国藩,到左中棠、李鸿章,以及现在的袁世凯,无不在掌军的时候受清廷的猜忌,多方加以掣肘。而这样到是可以保证皇权的稳定,但代价却是整个国防实力的下降,在外敌面前几乎全无抵抗之力。
穿越集团的最终目标是取代清廷,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而在现代国家中,军人是国家的基石,是保卫国家的总要力量,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军队,只靠提升军人的待遇是不行的,无数的历史证明,一支为钱打仗的军队,是不可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要从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增强军人的荣誉感入手,让军人理所当然的应该受到尊重,并且拥有与自己相符合的社会地位。毕毫人总还是需要一点精神力量的。
尽管在文化课上,对新兵们灌输过参军光荣观念,但社会长期形成的偏见,不是这样说说就能改变得了的,因此这次庆功大会,就是借着大胜的余威,做出改变军人形像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为了吸引激发更多的本时候民众报名参军的热情。
而自从天津会议以后,李松晨就在农村工作,付责领导、并组织其他几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而且他一直就住在农村,起初是搭帐蓬住居办公,后来建好了第一批新房以后,才选了一间房屋做办公室并兼做宿舍。
这一段时间,农村的工作重点除了秋收以外,就是建设新农村。临时执行委员会也拔出了三千俘虏,来协助配合李松晨在农村的工作。当然这些俘虏都是选的欧美人,或者是印度人,而和中国人长相相似的日本人、安南人则都留在天津租界里干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