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应(五)(2/5)
不过张佩纶能不能成行,还要看各国的态度,主要看各国是否有与海外华人谈判的意图,毕竟这次海外华人可是硬生生从英、德两国手里抢去了威海卫、青岛。而英国、德国可都是这世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他们是否能够咽下这口气,或者有什么谈判的条件,都还不知道。如果弄不清楚这些事情,就算张佩纶去了天津也没有用。
于是李鸿章道:“明天我去拜访一下各国领事,探一探他们的口气,再做决定。”
第二天,李鸿章连续拜访了英、法、美、德四国的领事馆,而尽管四国的领事态度不一,但对李鸿章表达的意思大体相同,就是国内正在商讨如何应对海外华人,现在还沒有结论,因此现在并不能给李鸿章什么承诺,同时建议李鸿章,暂时不要让张佩纶去天津,等各国有了结论再说。
得到了这个交底以后,李鸿章也只能让张佩纶再向天津发电,婉言谢绝了穿越者的邀请。
李鸿章当然不知道,原来这次各国可是打算玩真的了,开始认真的考虑,组织第二次联军,扩大中国战争的规模,以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利益。不过向中国增兵,关系重大,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因此各国也约定,在达成一致决定以前,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独与海外华人联络。
而这一次组织第二次联军,扩大中国战争规模的提议,是由英国首先发起的。尽管在上一支八国联军中,英国出动的军队并不多,但大英帝国毕竟是百年霸主,现在世界的第一强国,其影响力非同一般,因此仍然在八国联军占着主导地位。
虽然在此以前,俄、德两国也都叫嚷过要向中国增兵,扩大战争规模,但并没有得到多少其他国家的响应,德国好歹还有奥匈帝国这个小弟,表示了一下存在感般支持,而俄国干脆就没有人理。因此如果没有英国出面,是不可能组织起第二支八国联军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