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2/5)
原来就在今天一早,李鸿章收到了英国领事霍必澜给他的一封信,內容大意是:如果清廷能够答应赔偿各国的损失,同时接受各国提出的其他条件,英国将会从中周旋,促使其他各国放弃追究清廷发动战争的责任,并且支持慈禧太后继续执政、同时还可以承认大阿哥的皇位继承人的地位。
接到了这封信之后,李鸿章也颇感兴趣,因为他十分清楚,慈禧太后和清廷大臣们最担心的就是各国追究他们发动战争的责任,而对其他的赔款、割地反到是并不在意,因此这次谈判,李鸿章所代表的清廷的目标就是借助海外华人的力量,力争让各国不追究慈禧太后和清廷大臣们,其次才是尽量少赔款、少割地。由其是英国还表示可以承认大阿哥的皇位继承人的地位,这样的条件几乎是清廷不能拒绝的。
庚子国变的原因极为复杂,帝后之争固然是其中的主因,中国排外情绪高涨,也是主因之一,但大阿哥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大阿哥是端亲王载漪的长子傅儁。原来受洋人干涉,慈禧太后不敢废掉光绪的皇位,因此换了一个手段,以光绪无嗣为借口,而立自己的侄女婿,端亲王载漪的长子傅儁为“大阿哥”,也就等于是皇太子。这样光绪如果有个三长二短,就可以由傅儁继位为帝。
不过洋人都是玩阴谋的好手,慈禧太后的这点小把戏那骗得过洋人,因此洋人们并没有承认大阿哥。据说在策封大阿哥的当天,端亲王载漪在府里安排下盛宴,等着各国公使上府恭贺,那知等了一天,却没有一个公使上门,沦为了一个笑柄。于是载漪从此深恨洋人。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载漪不仅在慈禧太后面前极力的推荐义和团可以扶清灭洋,同时还纠集了一批宗室、大臣,一力主张对各国开战,甚致还制造了一份假文件,激怒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终于引发了庚孑国变。
而现在英国人给李鸿章发来这样一封信,也说明李鸿章借海外华人向洋人施压的目标己初步达到,尽管这只是英国提出的一个建议,但也可以看成洋人对清廷做出了让步。不过李鸿章也清楚,洋人都是不会吃亏的主,也决不会这么容易就让步的,因为英国人也提到了清廷必须要答应赔偿各国的损失,并接受各国提出的其他条件。虽然在信中并沒有提赔偿的数目,但李鸿章知道,这决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至少不会比马关条约的赔偿少,至于其他条件,更是不知道要割让出多少土地,出让多少国家主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