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零章 袁世凯来访(四)(2/5)
秦铮听完之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在沉呤了一会儿之后才道:“袁巡抚,在济南还有没有其他长期定居的日本人呢?”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有,在济南有两家日本人开设的商行,另外在烟台还有几家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都是在甲午之战以后设立的。”
秦铮明白,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和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般人只记得其中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和割让台湾,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却忽略了还有一条对中国的危害性一点都不比赔偿割地差,就是马关条约的第六条,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由于各国均与清廷签定有“利益均沾”的条款,这也就意味着日本取得了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资格,那么其他各国就均自动获得了同等的资格,而在此之前,各国只能在中国开设商铺,出售商品,但却不能开办工厂。这样一来,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使各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晋升到资本输出的高阶段,不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而且全面的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阶层。
山东虽然是一个沿海的省份,但开设的通商口岸并不多,除了被德国强租去的胶州湾以外,就只有烟台一地,在旧时空里,济南是在1905年才被清廷设为自开商埠,不过由于国外资本大幅进入中国,济南作为山东的首府,自然也难以幸免,虽然各国不能在济南投资建厂,但开设商行还是可以的。而日本在这方面甴为积极,因为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一直都是日本寄望的目标,因此日本以烟台为跳板,以开厂和开商行的名议,尽力的向山东的内地渗透。虽然各国都有借商行收集情报的例孑,但只有日本是把商行完全当作情报据点使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