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年度总结(二)(3/5)
曾东也道:“松晨、王胜,我知道你们俩关心什么?肯定想给天津、济南多拉几个项目,好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当然青岛的项目肯定是会最多,毕竟是首都,而且青岛本身还有几个德国遗留下来的工厂,不过你们尽管放心好了,天津、济南也都是我们的重点城市,政府肯定是会重点扶持,因此该分到你们的项目是绝对少不了的。”
王胜又问道:“不过像铁路、公路这样的项目,都是横跨好几个地区的,比如胶济铁路,连通青岛和济南,这到底是算那一个城市的项目呢?”
曾东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这样的项目,应该是由政府的名议来牵头,然后再联合几个地方一起进行吧。”
王胜皱了皱眉,道:“但就算是这样,也总要是以一个地方的名议,不然将来怎么管理呢?”
如果只有李松晨和高珺,王胜到是沒有什么顾虑,会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了当的说出来,因为双方没有利益冲突,但曾东现在是青岛市长,说不定在胶济铁路的归属问题上,济南和青岛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竞争,因此也不好说得太直接了,影响自己和曾东的关系。
曾东到还沒有察觉到,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那要去问建交邮委员会才行。”
而李松晨却明白了王胜的用意,毕竟他担任地方工作的时间较长,对涉及到地方利益的事情较为敏感,王胜提出胶济铁路这个名称,李松晨就知道王胜是想为济南争取到胶济铁路的管理权,但又顾忌曾东的立场,所以欲言又止,曾东担任地方工作的时间较短,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不拘小节,不像王胜思想细致,还没会过意来。但李松晨并不希望三人的关系以后受职务、利益的影响,道:“王胜,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出来。”
其实王胜心里也不大得劲,当初三人在农业部共事时,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互相之间却没有那么多心机,大家都是开诚布公,有什么就说什么,对事不对人,而且说完之后互相也没有什么芥蒂,现在条件好了,几个人也都升了官,反到是生出了隔阂,说话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起来。而听了李松晨话,王胜也明白他知道自己的意思,于是道:“我就直话直说了吧,不过先说明一点,我是只针对工作,无论对错都不影响我们的交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