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来访者(二)(4/5)
于是也有人在朝廷中发声,认为应该接受俄国的条件,虽然说这些条件确实苛刻了一些,但毕竟能够收回东北,而如果拒绝俄国的条件,不仅是东北收不回来,而且俄国真的出兵开战,那么大清可就真的危险了。
但就在这时,英美日三国的公使也都纷纷向清廷发出外交照会,要求清廷拒绝接受俄国提出的条件,同时支持清廷要求俄国继续履行交收东三省条约。
而这一下清廷就有些左右为难了,毕竟这两边都不能得罪,虽然大部份人都偏向于英美日这一边,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美日的国际形像要比俄国好一些,而且如果俄国继续履行交收东三省条约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但现在毕竟是俄国占据着东北,一定赖着不走,清廷也拿他没有办法,虽然英美日说是支持清廷,但能支持到那一步,谁都不敢保证,老实说现在清廷是对那一国都不信任。
就在朝廷议论不决的时候,李鸿章建议,不妨派人去询问海外华人,看看他们的态度,如果以后真的要和俄国开战,清廷还只能依靠海外华人。
于是淸廷下旨,命直隶总督袁世凯去青岛,和海外华人会见。而之所以把这个差事派给袁世凯,是因为清廷己经下旨,命袁世凯出兵,平定直隶南部的景廷宾、赵三多、李壮勇等拳匪余众之乱,而由于这一次平乱的位置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交界处,因此有可能会将战火引到山东省去,这就有必要和海外华人达成一定的同识,一方面是方便平乱剿匪;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发生误会。袁世凯正好可以随便把这两件事情一起都办了。
在清廷从西安返回北京的途中,景廷宾、赵三多、李壮勇等人曾在半途伏击清廷的队伍,到是把慈禧吓了一大跳;而这一次出击,却令景、赵、李等人的声望大增,加上当时清廷急着回銮,而到了北京之后,又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因此又拖了2、3个月没有行动。这就给了他们充份的发展时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