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2/5)
现在王家寨农场共计有耕种土地3200余亩,而工作人员既使加上食品加工厂的,也只有150余人,如果只算耕种工作的人员,还不到50人,平均每个人耕种的土地在60——70亩,而在这个时代,一个成年劳动力在没有牲畜和大型农业工具的情况下,只能耕种10——15亩土地,而如果有牲畜和工具则可达到30——40亩,因此农场的劳动效率至少是个人的2倍以上。而且耕种的土地越多,生产效率也就越高。在华东政府最大的农场,龙山农场里,有耕地5200余亩,而耕作人员还不到60人,人均耕种达到近百亩。
其实在华东政府里,一直都有发展农场化经营的呼声,但农场化经营的问题在于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减少,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特点不仅不是缺点,由其是在工业化的早期,这筒真就是一大优点,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但在华东政府目前的阶来说,却是一个不可能克服的缺陷,因为现在华东政府的工业优水平还不足以吸纳大规模推广农场优经营所剩余的农村劳动力。
毕竟华东政府的工业化才搞了不到3年的时间,建成的工厂企业还不足百家,现在的工业人口才只有十几万人,冒然大规模推广农场化经营只会造成大量的农民失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现在懒营只是华东政府的试点而已,在华东政府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前,是不能大规模推广的。
不过革命者们并不懂这些高深的社会发展概念,而华东政府也不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解释,因此听了这些“农场的生产效率高于个人”的介绍之后,也都对海外华人佩服不已,虽然革命者们在宣扬革命中,并不太重视农民的力量,但也清楚农业生产对国家的重大作用,想不到海外华人不仅能训练军队、兴办工厂、兴学办教,就连搞农业也是十分在行,简直就是什么样的人材都有。
其实华东政府也十分关注着革命者的行为,虽然在旧时空里,官方的正史中对这些革命者的行为基本都是持正面肯定的态度,但秦铮也算半个历史学家,知道这些革命者实际是存在着许多缺点,尽管革命者们确实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希望中国能够富强起来,但在具体行动中往往过于心急,恨不能一蹴而就,或是毕其功于一役,而缺乏耐性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而且革命者虽然都充满了激情与干劲,但也容易走上情绪化,甚致是极端的道路;由于革命者都过于年轻,阅历和处世的经验都不足,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斗争时容易犯幼稚错误,不是过多的妥协就是对自己的实力、定位错误;另外虽然革命者有一定的世界视野,但由于能够获得的资料有限,以及自身的学识、见解有限,对别国的革命斗争经验解读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不能正确的吸收别国革命斗争中的有益经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