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3/5)
虽然大山岩,儿玉源太郎都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覆盖式的炮火打击战术,但两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尽管大山岩自嘲已经落伍了,但两人对新武器、新战术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两人对人民军也极为重视,因此也认定既然人民军采用这种战术,就必有可取之处,而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分析,也不难总结出一些道来。
从表面上看,人民军的这种战术对炮弹的消耗量极大,但打击的效果却无疑是极住的,就如同样是100发炮弹,如果是对军队进行打击,分10次打击的效果要好,但对防御工事之类的固定目标,则一次性打出去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这个道理虽然是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越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能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并不多,而且无论是大山岩还是儿玉源太郎,都不是这样的人。
正是建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山岩才确定辽阳外围的阵地是守不住了,而城外的防线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只能寄希望在城内防守,和人民军打一场巷战来拖住人民军,为日军的撤退争取时间。不过这一来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底数了。
人民军的炮击共计持,持续了约1小时20分钟,共计打出了约3.7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火炮打出的炮弹数量超过了50发,虽然这样的火力投送量在旧时空里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而日军的阵地连同阵地面的营地、仓库、炮兵阵地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阵地的毁坏程度都超过了7成以上,有些阵地基本全部被摧毁了。而阵地上,营地里的日军伤亡超过了半数以上,火炮的损失也高达80。辽阳外围正面的三个阵地基本都被人民军打残了。
在人民军向日军阵地发动地面进攻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则是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曰兵本己不多,而且建制也在炮击中被打乱,阵地也基本被毁,士气十分低落,当然不可能阻挡得住人民军的推进,二则是大山岩已经下令了,命阵地上幸存的士兵全都撒回到辽阳城里去,因此接到撤退命令的士兵也都撤离了阵地,而留在阵地上的,只是由于通讯设施都被破坏,没有收到司令部的命令,但人数并不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