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 满洲里战役(三)(2/5)
英法决定出兵,到是给林涅维奇带来了一线希望,看来自己有可能会时来运转了,但偏偏人民军在这个时候向满洲里发动了进攻。
虽然现在俄军己在远东地区集结了约12万军队,但由于无论是满洲里还是呼伦贝尔,此前都不是俄国重点经营的地区,因此基础薄弱,而且俄军将赤塔定为满洲里的大后方,最终俄军布置在满呼一线的兵力不足8万,而且炮兵严重不足,全军一共也不到200门火炮。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除了西伯利亚的冰冻区和俄国国内的组织能力、效率低下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现代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拼后勤,而拼后勤在本质上就是拼经济。在“流血的星期天”之后,俄国的经济状况就非常糟糕,虽然后来法国一直在给俄国输血,但只是让俄国能够免强维持,苟延残喘,坚持不让俄国恢复正常,因此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俄国自然也无法大规模的增援远东。
而在普茨茅斯谈判破裂之后,英法两国决定出兵参战,这才加强了对俄国的经济援助,而俄国政府也才有足够的能力增援远东地区,但无奈是时间太短,现在只能是这样的局面,如果再给俄国1个月的时间,俄国至少可以向远东地区增派10万军队以及300门火炮,这样俄军才有资本和人民军对抗,只可惜人民军并没有给俄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
林涅维奇虽然也向国内发出了告急的电报,但也知道远水不解近渴,至少在短时间内,自己只能靠现有的兵力阻拦人民军的进攻。不过林涅维奇也清楚,如果任由人民军集结兵力,自己根本守不住满洲里,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人民军的战线拉长,袭击人民军的后勤补济线来拖延时间,延缓人民军的进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