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满洲里战役(九)(2/5)
当然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代替现代的高精侦察设备,但缺点是精度较低,而且反应的速度会慢了不少,但在这个时代,这己经是相当先进的技术了。不过这样一来,也就给俄军留下了一丝生机。由于吸取了以前战斗的教训,俄军不仅将火炮阵地分得极散,而且炮击的时间极短,时间严格控制在12分钟内,尽量将多的炮弹打出去,打完之后就立刻撤退,重新躲进树林或掩体里,不给人民军留出精准打击的时间。
果然,尽管人民军连续对俄军的炮兵阵地进行精准打击,但由于俄军的行动太快,因此只捕捉到了一个俄军的炮兵阵地,不过俄军这样的操作虽然让自己的炮兵免受人民军的打击,但也造成了炮兵的反击火力不足,对人民军的进攻兵力造成的杀伤有限。而随着人民军的进攻部队逼近俄军的防线,双方都减少了火炮的射击,以免误伤己方的士兵。
双方的这一轮攻防,在小山观战的观察团都看得十分清楚,鲁登道夫对人民军的炮兵战术、以及步炮的协同配合给予了十分高的评价,认为这样协作配合水平,己经达到了欧洲一流陆军的水准。看来人民军在前期战斗中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
其实现在人民军的战术素质、协作配合水平和欧洲一流陆军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之所以能够组织得这么好,一方面是有飞机在空中监控,让人民军的指挥部能够极时的掌控全局的战斗进程;另外人民军的指挥部和各作战部队之可以直接联络,也有利于指挥部能够极时了解各作战部队的情况,并将命令极时传达给作战部队。而这个时代的通讯基本是靠人力完成,信息从指挥部到战场之间的传递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因此也许当信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候,战场就己经发生了变化。
而就在这时,俄军的阵地中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己快冲锋到俄军阵地的人民军士兵顿时倒下了一片。而剩余的人民军一面继续进攻,一面寻找掩体,和战壕里的俄军展开对射,一时枪响如密雨一般。
舒斯特尔怔了一怔,道:“在这么猛烈的炮击下,竞然还有这么多守军能够存活下来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