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3/5)
但等华东摆平了日本之后,回过头来对付俄国,下手可是毫不留情的,当头一棒就打得俄国昏头转向,因此这时維特的与华东谈判的建议,也终于引起了沙皇的重视,但俄国仍然还有一批人,虽然提不出什么有益的建我,但却高叫着“绝不妥协,战斗到底”,并高调指责主张与华东谈判者为卖国。尽管維特相当的恼火,但也不能否认,这批人在俄国政坛,乃至对沙皇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不过就在这时,法国发声,希望俄国能够尽快和华东举行谈判,结束战争。
在与华东的谈判结束以后,法国和英国一样,内阁倒台,更换了总统与总理,而新一届的法国成立之后,修正了上届的策略,在远东地区采取收缩战略,不于华东直接为敌,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欧洲来,并着力于打造英法俄的三国同盟,对德国形成战略包围的优势。在这种局面下,法国当然不会允许俄国将大量资源都投入到远东地区,毕竟俄国是对德国形成战略包围的重要一环,而华东的收并行动也同样惊动了法国,如果再不加以干涉,也许华东和俄国又会大打出手了。
而在当前的局势下,俄国几乎不可能在远东地区战胜华东,即使是再从欧洲部份调遣军队去增援远东也没有用,因为俄国的主体距离远东太远,只有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能够联通,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能力也有限,再加上俄国遭糕的组织能力,最终只能打成添油战术,因此法国才决定干涉俄国与华东的战争,要求俄国与华东举行谈判。
现在俄国的经济还能够正常运行,全靠法国输血,而且在双方结盟的这几年时间里,法国凭借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已渗透到俄国经济的各层面,可以说一但俄国与法国闹翻,法国从俄国撤资,那么俄国的整个社会经济都将崩溃,这也是俄国的大臣们反对《比约克条约》的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