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巡视(二)(4/5)
其实有不少在元老军官,以及在东北工作的元老也都十分喜欢哈士奇,纷纷向部队要狗,而部队干脆就明码标价,想要养狗就拿钱买,而且价格定得不低,1只雪撬狗300银元,要远高于从俄国购买的价格,当然对元老这笔钱并不算什么,因此买狗的人也不并是秦铮一人,现在己买出了20余只。不过秦铮是买得最多的,一下子就买了6只,毕竞家里的孩子多。而这次从哈尔滨搭乘火车,正好顺路带回去。
这6只小狗的年龄在34个月,短腿、短嘴,萌达达的十分可爱,秦铮并不是喜欢养狗的人,但看到这些小狗也非常喜欢,于是带着小狗上了火车,并将小狗交给随行的女工作人员照看,离开哈尔滨。
然后秦铮乘坐火车沿哈大线南下,连续巡视了长春、吉林、四平、铁岭,辽阳、旅顺等地。南下之后,由其是进入辽宁省的地界,就是东北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秦铮巡视的内容不仅是社会、经济,还有土地改制的问题。不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矛盾相对关内要缓和一些,即使是在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的辽宁省,自耕农的比例也较关内高出不少。这一方面是固然是由于人少地多;而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闯关东以来,涌入了大量来自关内的移民,他们都是自己开荒种植,于是造成了一大批自耕农,而且移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土地兼并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
不过自耕农拥有的土地不多,而且土地的质量也都比较差,因为好地早就被东北地区原来的地方势力占据了,另外东北地区的土地兼并也从未停止过,仍然有大量的雇农,因此华东土地分配制度仍然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嬴得了民间大量的支持。而且由于东北地区清廷残存的官僚、地方传统势力己经被大幅消弱,基本没有抗拒的能力。而一些投靠了华东的地方势力,如张作霖、冯麟阁、马龙潭等人,在他们投奔谈判的时候,华东就己经对他们说明,土地是要被华东收走的,只是对他们给适当的补偿,因此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虽然也有人以此为由,挑动过几人联合起来反对华东,甚致是造反,但这几个人都明白,自己根本无力和华东对抗,造反就是找死,而且这些事情是早就说好了的,这个时候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因此都没有上这个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