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震动(下)(4/5)
这时先期到达杨村的八国联军共有12000人,分別是俄、英、美、日四军的军队,其中日军只有3000余人。不过在随后进行的军事会议上,四国的指挥官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而分歧的一方是俄国,另一方是英、美、日三国。
现在八国联军还不知道德国舰队遭遇惨败,而且北京和天津之间可以用电报各通消息,八国联军知道这伙海外华人的陆军并不多,估计在1500人左右,这时正在天津招兵,以补充自己的兵力不足,虽然日本的天津领事伊集院彦吉来到北京,带来了福岛安正关于这伙海外华人的战斗力评估,虽然这伙海外华人的兵力不多,但都是训练有素,而且武器先进,火力极强。但这也并没有引起各国的司令官注意,毕竟双方的兵力差距太大,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弥补人数上的差距。
在出兵的时候,各国的司令官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而要考虑的事情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更大的利益,那么那一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取得的战果最大,那么战争结束以后的发言权也就越大,获得的战利品自然也就更多了。
不过英美日三国主张稳扎稳打,先在杨村修筑工事,以防御为主,不急于向天津城发动进攻,最好是等德国舰队击败了海外华人的海军,登岸成功之后,再进攻也不迟。而俄国却主张立刻向天津发动进攻,尽快攻下天津城,并且收复失地。
因为英、美、日三国己经准备好了足够的后手,英日两国己组成了联合舰队,因此那怕是徳国舰队上岸了,也有足够的海陆军实力和徳军相抗衡,而且英、美也并不打算独吞中国的利益,只要保持现状就可以了,自然就没有必须冒险强攻了,而日本的响影力有限,只能唯英国马首是瞻,英国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