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青岛战役(七)(2/5)
瓦德西想了一想,点了点头,道:“好吧,就由你带预备队出战。”
于是叶世克立刻带领400预备队出发。在一个小时之后,叶世克率军到达夹岭山,这时天色己经放亮,而这里战斗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原来瓦德西的命令传到前线以后,俾斯麦山阵地的徳军首先放弃阵地,向夹岭山进攻。因为夹岭山距离德军的阵地较近,因此人民军将7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阵地设在这里,德军不用派兵侦察,就可以根据炮弹的轨迹确定阵地的位置。
夹岭山本来只是一座小山,7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阵地设在夹岭山顶上,其他到达夹岭山的部队就没有位置了,因此只能布置在山下,一营布置在正前方,二营布置在右侧,而五营布置在左侧,形成一个品字形。
俾斯麦山的位置在夹岭山的西南方向,因此俾斯麦阵地的徳军放弃阵地,发动几乎等于是孤注一掷的进攻,首先撞到的是布置在夹岭山左侧的五营。
而这个时候人民军内部确实都有一种胜卷再握的感觉,认为德军己经无力回天了,只能困守在阵地里束手就擒,但谁都没有想到,徳军会在这个时候竟然还会主动向人民军发动进攻,因此确实是一点准备战斗的思想,以及行动都没有。
另外五营是一个以少数老兵为骨干,辅以大多数新兵的部队,而所谓的老兵,其实也不过就是多了一个月的军事训练,而且在天津保卫战中体验了几次战场气氛而己,事实上连一次正式的战斗都没有打过,严格来说也是新兵,可以说整个五营除了几十名排级、连级军官是穿越士兵之外,基本都是由新兵组成,而全营的都极度缺乏实战经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