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秘境(4/5)
有很多心理顽疾,隐藏得很深,比如缺爱。
缺爱是众多心理缺陷的根本原因。比如胆小、懦弱,敏感,自卑等等。
小时候缺爱,长大后往往自卑,不自信。有时候会渐渐习惯于不被关注,不被照顾,不被呵护,不被理解进而变的独来独往,不参与别人也害怕别人进来。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识到,我们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有着无法回避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正面的,比如父母和老师的奖励或者一次比赛的胜利。
有些影响是负面的,比如被父母打骂、当众羞辱等。
肉体上的痛苦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但是心里上的虐待简直就是噩梦!
这些真实发生了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都能回忆的起,事件的影响也可以被真切的感受到。可是还有那么一些“事情”,我们虽然记不得,但它们仍然对我们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只不过这种影响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发生了,而是因为它们应该发生却没有发生。这就是童年时期爱的缺失。
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足够的认可、接纳、和回应,孩子便学会了去隐藏或者压抑他们的真实感受,缺爱的负面影响就发生了。
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没有反抗和抵御的能力,但是他们有本能的生存策略。
也就是说,孩子为了生存,会完全的接受父母对自己情绪的回应,从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去迎合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体验到父母的上述行为反馈,便会逐渐的把自己的感受放下了并搁置一边,或者彻底隐藏了。只有这样,这些感受便不会再被父母发现,自己就能变相的取悦他们了。
可是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最终都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了。结果,外在的我和内在的我就割裂了。
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人,时常无法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情绪,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时常表示怀疑。
他们的情绪自我一直被否定被压抑,没能通过父母的肯定和接纳而真实的被体验过。
他们的情绪没有根基,无法着陆,似乎总在一种飘渺的状态。
他们的外表可能看似一个健全的人,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彷徨、寂寞、空虚。
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哪里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少了什么哪里不对。
他们无法很好的知觉自己的感受,也不能很好的觉察和体会别人的情绪,因此他们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刻的情感关系。
总觉得有那么一堵墙横在自己和别人中间,因此内心时常没有归属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