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尽量追求双赢(2/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非常重视机床业的发展,先后制订了《国家保护机床制造业的联邦大纲(1993-1998)》以及《俄罗斯在2005年前期间发展机床和工具制造业的国家策略》,彼得罗夫机床厂得到了这些项目的资助,开发了近20种型号的新型机床,其中包括一部分面向21世纪的新型概念机床。
“可以这样说,我们目前的数控机床水平,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尤其是重型机床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德国和日本。
“由于受到国内劳动力短缺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机床部件制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就是我们要寻求与中国同志合作的主要原因。”
弗罗洛夫侃侃而谈,几乎没给翻译留出时间。临机的小翻译忙不迭地在纸上记录着他说话的要点,直到他结束了长篇大论般的发言,小翻译才嗑嗑巴巴地把他说的内容用中文复述给了一干中国人。
“你译的内容没有遗漏吧?”唐子风听着小翻译的话,自己都替小翻译觉得累,最终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有没有,唐总,他说的主要内容,我都翻译过来了。有一些是他的口头语,很杂乱,我就没有全部记下。”小翻译说道。
“小刘也挺不容易了。”秦仲年在一旁给小翻译说情。没办法,俄语现在在国内属于绝对的小语种,尤其是在临河这种南方城市,要找个懂俄语的人还真不容易。这位名叫刘艳的小翻译,是秦仲年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能够把弗罗洛夫的话翻译到这个地步,的确已经是很不错了。
“俄罗斯的情况,咱们是真不了解啊。”唐子风就着话头对秦仲年说道,“秦总工,老弗刚才说他们的数控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话可靠吗?”
秦仲年皱了皱眉头,说道:“他这乍一说,我还真弄不清楚。苏联那个时候,我们倒是追踪过他们的数控机床技术状况,总体来说,比我们强一些,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不过,俄罗斯人的数学水平很高,搞数控机床没准还真有点优势,这些年有什么进展,我还真没关注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