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甩图板(四更,再求月票)(3/5)
关于三个月这个时限,是韩伟昌在西重的时候向郑明元说起的。韩伟昌对于设计的难度是有所了解的,但他跟着唐子风出去做业务的时间多了,也知道了迎合客户的重要性。他深知,如果自己向郑明元说设计一台重镗需要半年或者半个世纪,郑明元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扫地出门,怎么可能还会给他们机会。
他当时的想法是,先按三个月做出承诺,到时候再想办法拖延个把月,自己这边再加加班,说不定就能把设计做出来了。
唐子风哪懂这个,他把韩伟昌说的三个月当成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了,以为老韩是故意多说一点时间,以便在进一步的谈判中留有余地。
而西重方面的郑明元和祝启林也都是懂行的人,知道三个月的时限很紧张,当然不可能再去压缩这个时限,而只是放出了话,要求临一机必须信守这个承诺,否则就别怪西重不给面子了。
继续阅读!
工业上的事情,果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唐子风谈业务的时候智计百出,涉及到专业问题上,就屡屡要闹笑话了。
秦仲年知道唐子风的这个短板,他倒也没嘲笑唐子风的无知,而是耐心地解释道:“小唐,你不了解。要把一台传统重镗改造成数控重镗,很多地方都要进行修改。有些地方可能只是一些小调整,比如一个零件的尺寸改小几毫米,但这样也得重新画图。
“上次设计打包机的进度快,是因为打包机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少,也没有太多需要计算的东西,做起来还是比较快的。但即便是这样,那些天大家是如何加班的,你也看到了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