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何日请长缨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3/5)

目录

“收了!”唐子风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他瞪着王梓杰,问道:“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从来也没这样想过啊。”

王梓杰说:“时下全国各地大批国企经营困难,学术界的观点也比较统一,大家都认为主要原因是国企产权不明晰,导致经营者缺乏主动性。解决方案这方面,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就是认为应当推进MBO,有些地方已经在搞试点,你是不是也想把临一机给‘欧’了?”

所谓MBO,翻译过来称为管理层收购,也就是由企业原来的管理层通过融资的方法把企业收购到个人名下,从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管理层收购的方式最早起源于西方,在70至80年代颇为流行。90年代,面对国企大面积亏损的状况,中国的管理学者将MBO引入到中国,并迅速成为一个理论热点。管理层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但实际的结果却是谁都不管,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所有者缺位”。

从理论上说,全国百姓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主人,但实际的所有权是不可能由全民来共同行使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是代表人民行使所有者职权的,但这毕竟不是官员自己的财产,谁又会尽心尽责地去行使这个权力呢?

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就成为无主的财产,谁都可以伸手去捞一把。此前的临一机,厂领导集体腐败,上级部门鞭长莫及,厂里的职工则是漠然视之,这么一个几十年的老厂,居然败到发不出工资的境地,这就是所有者缺位带来的恶果。

面对这种情况,学术界提出了一种观点,建议把企业的管理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这就是MBO这个概念的来历。关于如何对国企进行MBO,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建议让管理层直接把企业全部买下,一了百了,也有的认为国家还是应当拥有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层收购一部分股份即可。只要企业里有了管理层的股份,这就不再是别人家的财产,管理层也就会用心去经营了。

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在学术界的影响倒也无所谓,实践部门却是如获至宝。说穿了,就是一大帮国企领导早就盼着能够把国企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原来还有些不好意思,现在人家学术界提出了观点,还说是什么国际先进经验,那么自己顺水推舟,也算是解放思想啥的,岂不美哉?

王梓杰对唐子风说的,正是这么一回事。以王梓杰的看法,唐子风对临一机如此用心,或许是盯上这家企业了,想着做出点成绩,然后就可以找个由头把它给“欧”了。否则,如何解释像唐子风这样一个钻到钱眼里去的人,居然变得对集体事业兢兢业业了。

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末世之想当咸鱼 九域剑帝 长生王者归来当奶爸 小王妃的成长日常 苏奈沈慕衍 女神的全能鉴宝师 陆枫纪雪雨 冥王杀神 偏执君少的心尖宠甜爆了 权宠嫡女:将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