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1915初的欧战局势(2/5)
德军为实现其战略意图,继续在东线增兵。到4月末,德奥军已在维斯瓦河上游和喀尔巴阡之间集中了雄厚的兵力,组成突击兵团,包括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数百门大炮,占据了很大优势。而俄军则缺乏必要的准备,西南方面军战线长达600公里,兵力分散,在德军35公里宽的正面突破地段上,仅部署了5个步兵师共6万兵力和100多门轻炮、4门重炮、100挺机枪。
5月1日,德奥军开始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5月2日,以优势兵力在戈尔利采镇发起楔形攻击。德第11集团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的配合下,当日即突破俄第3集团军正面防御。俄军急忙调纵深机动部队增援,但因零星投入战斗,很快被德奥军各个歼灭。
到5月4日,俄第3集团军已几乎全军覆没,突破口被迅速扩大,俄军被迫全线溃退,于5月14日撤至桑河和德涅斯特河一线。德奥军乘势重兵追歼,同俄军展开激战。17目,德军攻占雅罗斯瓦夫,大举渡河东进。23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奥匈被迫分兵拒敌,德奥联军进攻势头顿时减弱。6月15日,德奥联军恢复进攻态势,22日攻占利沃夫,持续52天的戈尔利采战役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而这时俄国存储的军事物质已经所剩无几,急需得到英法的补充。
而在德奥攻击俄国的时候,英法两国也没有闲着。除了将意大利拉上自己战车以外,将作战物质送往俄国也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于是为了打通俄国主要对外通道黑海海峡就成为首要目标。
其实在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就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实际操作难度太高没有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
而到了1915年一月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采纳丘吉尔的建议,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