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自知之明(2/5)
他与每个人都深深鞠了一躬,又道,“我无意连累大家,有心避难者,我绝不强留,也不阻挠,但念共事一场,许我设宴饯行。军中将士亦是如此,无意追随者,皆可上报,领足银饷,便可自由归去。”
众人闻言,皆感慨万千。
阿礼,子明,煜之,钟离先生,他们是从一开始便追随于重山的,更有后来者,不论出身,只论才华,重山待他们,从来都是礼敬有加,虚心请教,他们对重山,也都倾囊相助,全力以报。
他们齐心协力,一同创造了无限风光,此刻,他们同仇敌忾,一同扛起了这灭顶之灾。
只听先生道,“主公大义宽厚,我等敬服。有要走的,自不必拦他。只是我们不走,主公也不必心存愧疚。我等愿与主公同生死,共进退。”
重山感动之余,便又鞠了一躬,“蒙君不弃,重山在此谢过!”
一番计议过后,各人便都忙碌起来。
苏煜费尽周折,终于和慕椋相约一见,便在城外一处名叫秦楼月的酒楼。
二人也是许久未见,不免寒暄了几句。
苏煜见他神情隐隐有些凄怆之色,心下关切,道,“发生了何事?”
慕椋便摇头,“无妨。你今日见我,可是为的义军?”
苏煜便陈说了来意,“有人说义军入关,不损百姓分毫,是为收买人心,以助称王。平心而论,我至今想不到此等谣言是如何传到易将军耳中的,以至给义军招来如此祸患。旁的不论,且说义军入关,实则也是魏军的功劳,若不是得魏军牵制秦军主力,我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攻下咸阳,正因如此,我家统帅才下令,籍吏民,封府库,一丝一毫也不敢妄动,严防死守,都是为了能将一切保存完好,等着将军入城而已。”
“义军小有战功,也不敢据为己有,最多求个封赏罢了,要说称王,当真可笑,一非正统,二无强兵,岂能这点自知之明也没有,去自寻死路不成?”
“彼时不敢,若成气候,难保他不动此心。”慕椋道。
“强词夺理,数十年后,谁成气候,谁不成气候,你又如何断定,此刻如何知晓?依我看,真正能与魏国一较高下的,在邯郸,在蓟州,在安邑,在临淄,偏不在咸阳。”
“今日,凭着几句流言,就要杀有功之人,魏国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今后,谁还敢追随他,效忠他?”
“慕椋,你最是谨慎,还是劝劝易将军,令他莫要意气用事,错杀无辜。”
慕椋却仍道,“放人容易,放虎归山却难,将军是非杀他不可了。煜之,你还是另作打算,要么跟我走,要么回韩国,总之,不要陪他送死。”
苏煜心内愁道,“先生教我的,我一字也不落,怎么慕椋却无丝毫动摇?到底是哪里不妥?”
但见慕椋冷漠的眸子,似乎不再有商量的余地,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慕椋如此决绝的模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