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粮荒(求订阅!今天保底六更!)(2/5)
至此,因旱灾而引起的风波,也暂缓下去。
江陵府原有的势力彻底被打碎。
虽然政局斗争暂告一段落,但因为今年大旱,导致的半个荆湖路良田荒废,水池干涸。
作为江南最大的粮仓,以往都是向别处输送粮食,但今年,却需要其他地方来供给。
这个影响,才刚刚开始。
徐处仁不无担忧的说,今年需要从交州运回更多的粮食,并且,朝廷要做好粮食紧缩的准备。
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萦绕在人的心头,在东京城的街头,有人讨论说今年荆湖路有太多灾民,饿死了不少人,需要大量的粮食做供给,这意味着粮价会有所增长。
加上去年黄河水灾给京东路和河北路的影响,到现在并未完全消化,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产量也比前年要少了不少,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立秋之后,早晚有了一定的温差,偶尔也可以看到有人添加了衣物。
最近李氏布行的衣服卖得越来越便宜了,而且李氏布行的店一家接一家的开。
但朱青朱老板的粮铺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
现在是有市无货的局面。
七月整整一个月,朱青从南方运回到东京的粮食,比以往少了整整一半。
他迫不得已将粮价提高到了每石4贯钱,但这个价格刚涨上去,政事堂就把他请过去喝茶了。
徐处仁亲自接见了他,朝廷太宰,亲自见了粮商,已经说明问题:朝廷不允许涨价!
朱青一张脸苦得都快挤出水来了:“徐相公,真的不是草民想涨价,伙计们的月钱越来越高了,这东京城的房价还在涨,这些就算了,我整个七月,从南方运回来的粮食,少了一半,但我日常的开销却还和以往一样,不涨价,我没活路!”
朱青的情况,是现在东京城所有粮商都面临的。
货源短缺,那些大酒楼来拿货,朱青都不敢大量供给。
毕竟酒楼里拿货价,比市场价要低,他就这么些货,市场上有的是人要。
事实上,这几个月,运往东京城的粮食,被朝廷控制住,直接回到了靖康二年的水平。
这是为了防止下半年来的缺粮,将粮食的入口收窄了,才能长久一点。
引起担忧是在所难免的,商人们想涨价,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朝廷要压价,肯定也是在所难免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