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铁道司(1/5)
靖康八年八月,大宋至少已经有十五万支火枪。
巨大的军工需求,加上皇帝亲自盯着的工事,大宋的火枪制造在短短几年之内发展飞速。
从纯手工打造,到磨具的成型,再到全部标准化,标准化后,开始出现流水线的雏形。
并且,朝廷在郊外买下一大片地,在那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军工厂,将东西坊也都迁移过去。
据司马君如的前方情报,金国已经开始制造火枪。
金国是有完整的军工系统的,金国继承了辽国的全部遗产。
像辽国那种国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北方游牧民族。
辽国有完善的政治体制,有成熟的工艺制作。
五代十国战乱大量北逃的汉人在那里发展了规模性的工艺,包括武器制造,甚至包括火药的制造。
所以,赵桓没有自信到,大宋能做出来,金国就一定做不出来。
金国也有大批汉人人才,也有基础。
他们从大宋偷了一些火枪,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但是,金国的火枪数量,是一定无法和大宋比较的。
毕竟,几十把,几百把,甚至几千把可以用人力堆起来。
但几万只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