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4/5)
“为何?”
“因为他们认为,在家里种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读书,更有用。”
赵桓心中了然,人的行为都是根据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发展。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现实。
又或者派人强迫去执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