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平息(4/5)
赵桓让他滚去辽东待一段时间就是不要让他在中枢兴风作浪了。
也表示赵桓不想再将辽王案无限放大了。
因为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恢复北方的生产,以及西域的战事。
朝廷诸公都是大宋枢机要员,关乎国家大事,掌控亿万百姓饭碗的人,整天为游行的事扯来扯去,百姓的死活谁来管?
刘彦宗想趁乱揽权上位,安插自己的人,这事本身已经范了赵桓的大忌,没有杀他,表示赵桓还需要他。
刘彦宗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才说收拾行囊去辽东是为了保命。
赵桓将赵淳叫过来,道:“淳哥儿,你记住一点,你需要官员来治理国家,但是老百姓才是根基,如果百姓吃不饱饭了,根基就不稳了,一切都是空谈,让官员不断想办法去提升百姓的生活,是永远要做的一件事,并且要一直做下去的一件事,当某些官员不务正业天天想着要审案的时候,朝廷就出现危机了,你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回来。”
赵淳点了点头道:“爹爹,淳儿知道了。”
赵桓宠溺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爹爹,淳儿还有一个疑惑?”
“什么疑惑?”
“淳儿看出来爹爹对刘御司的不满,刘御司之前做了一些不利于朝廷和国家的事情,为何爹爹不罢他的官?”
“人各其用,没有完美的人,人都是有私欲的,更何况身居权力中心的人。”赵桓耐心解释道,“假设爹爹将他罢了官,就能保证下一任的督察院御司比他要好么?记住爹爹一句话,要经常去看下面的人的优点,利用好每一个人的特长,心中知道他们的缺点就好,不必抓着每一个人的缺点不放,这是皇帝的心胸气度,为政者,当各尽其才。”
“嗯,淳儿知道了。”
几日之后,督察院出了一份报告,是关于前太宰虞允文的报告,关于铁道司案的真相,具体的内容无非就是虞允文是无罪。
这份报告经过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司会审,最终呈交皇帝。
看这个架势,康王赵构也是识趣的很,很快就提议表示自己身兼数职,无法兼顾,提议辞去暂时太宰一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