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妙解诗眼(2/5)
所以“解诗眼”,亦是最后一日评选出此番斗诗会上斗诗解诗的评判标准之一。
当秦掌柜嘴里蹦出“移舟”二字时,苏九冬脑子里,便下意识的冒出了在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
“移舟…移舟泊烟渚,日暮百客愁新。”
并非苏九冬文思泉涌,全因课本上这首需要背诵,而且五言绝句朗朗上口,也难怪时隔多年,苏九冬仍能记得分毫不差,脱口而出。
“诗星孟浩然的诗句质韵朴素,但独有其韵味,铅华天成,确实有其特色……公子能选得此诗来解诗眼,能力不差,想来明日定能参加斗诗会了。”
秦掌柜对苏九冬露出了赞赏欣慰的眼神,转而又向目光投向旁边的温以恒:“这位公子,您是否也要尝试解一解诗眼呢?”
温以恒微微一笑,从容不迫的开口:“今日预告的诗眼是‘移舟’,想必明日的斗诗会举办时间就在晚上,恒认为有一诗可解,即为王昌龄的《太湖秋夕》可解。”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秦掌柜并不着急评论,反而问温以恒:“敢问公子,为何会想到以此诗做解?”
温以恒脸上仍挂着明耀照人的笑容:“理由很简单,皆因此地举办斗诗会,全为纪念我大胤朝百年前、前往北狄进行和亲的妙嵘郡主。”
“妙嵘郡主乃我大胤朝宗室女,不远万里奔赴北疆,与北狄异族和亲,以至大胤朝与北狄部落自此结为秦晋之好。”
“在往后的七十年里,大胤朝与北狄边塞得到暂时平定,直到如今圣上登基之时。”
“而王昌龄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天才有志向,妙句流传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