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地方特色儒音·斩龙局(3/5)
眼神,是不会出卖一个人的。
这群人来自各个阶层,有寒门有豪门有世家,其中有不乏一些野心家,他们是标准尊儒主义者,为了能让儒门在三教体系中独大,他们可以找寻一切办法尝试。
缓缓走上前,李启意有所指:“一个人只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且能够把这种良知推广扩展出去,才能达到天地一体的通晓天理的境界。若执着太多俗物,反而不进而退。”
致良知不仅是心学的核心,也是儒门道德修养论的核心。在致良知的基础上,李启还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恶方法,比如克己省察,比如静坐,比如万事要在事情上磨练和自信立志等。
只有这样,所有人才能把心擦得更亮,不让自己的良知被私人的欲望所污染所遮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良知。
不少人开始沉默审视自身,李启的心学,是一种让人内心强大的哲学,也是襄助人走向成功走向圣境的力量。
人为什么会焦虑,这来源于人的欲望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只有收拾好内心,安定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才能够在狼奔豕突的欲望中,在混乱复杂的社会中,找到一处安静、安然、淡然的精神世界。
可惜三教内部纷争不断,九州人族时刻面临北方蛮族威胁,心学一部分内容,被他们摄取过程中,也逐渐确认自己所走之路。
一堂课结束,众人回过神来时,李启再度回到上方之座,轻轻弹琴起来。
李启这堂课,还通过道子直播方式,传遍在网络之上,九华之顶的巫山居士,同样听了这节心学课。
“观其言行,计名利太肤浅,道权势太庸俗。所有教人百思不解的迷惑,实则隐藏一颗不甘蛰伏的心,只为想证明自己不同凡俗的才智谋略,与一副睥睨群伦的傲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