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提油的蝴蝶(2/5)
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不像是天然的皮色。
看和田玉的真皮假皮,有两个最重要的点,一个是色根,一个是过渡色。
真正的皮色,是有色根的。因为和田籽料的皮色,不是玉质,是历经千万年在河水和河床中碰撞、沉淀、侵染形成的,外物质“扎”进玉质,必然会有色根,而不是浮于表面。
过渡色更好理解,历经漫长岁月天然形成的东西,不可能没有层次。
同时,皮色一定是在玉质最疏松的地方形成,很多光白籽,无皮色,就是因为玉质非常致密,很难侵染出皮色。
而这只“蝴蝶”,比较浮,像是做上去的皮色。
这一点,吴夺不需要听,就凭他的和田玉底子,大致也能够判断。
“何老师,看这雕刻风格,应该是明代的东西。”
“没错。”何双友点头。
“不过这皮色······而且明代的玉件,很少有留皮的。”吴夺又道。
和田籽料的皮色,如今玩家都很喜欢很重视,但是古玉上面,留皮的确实不多;因为皮色一般会被视为“杂质”,玩的是玉,那就要把“杂质”去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